2018年世界杯,作为卫冕冠军的德国队备受瞩目。然而,这支由勒夫执教的“日耳曼战车”却遭遇了小组赛出局的尴尬结局。回顾当年的主力阵容,既有功勋老将的坚守,也有新生代球员的崛起,但最终未能打破“卫冕冠军魔咒”。 门将曼努埃尔·诺伊尔依然是德国队的定海神针,尽管因伤缺席了大半个赛季,但他复出后迅速找回状态。中场大脑托尼·克罗斯是球队的攻防枢纽,他的长传调度和定位球能力堪称顶级。然而,锋线核心托马斯·穆勒的表现却略显低迷,未能延续前两届世界杯的进球效率。 后防线上,胡梅尔斯和博阿滕的组合依旧稳固,但速度劣势在面对快速反击时暴露无遗。边路的基米希和赫克托攻守兼备,但缺乏突破爆点。中场方面,厄齐尔因场外风波状态下滑,而年轻球员如格雷茨卡和布兰特未能完全扛起大旗。 勒夫坚持的“Tiki-Taka”式传控在2018年显得过于僵化。面对韩国队的铁桶阵,德国队全场狂轰滥炸却颗粒无收,反而被对手两次反击致命。赛后,媒体批评球队“缺乏激情”和“战术单一”,勒夫的执教能力也受到质疑。 2018年的失败成为德国足球的转折点。此后,勒夫逐步弃用老将,启用萨内、哈弗茨等新人。尽管2022年世界杯仍未能突破,但德国足球的青训体系仍在为下一次崛起积蓄力量。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:德国队的“卫冕魔咒”
核心主力:诺伊尔与克罗斯的中轴线
新生代与老将的碰撞
战术困境:传控足球的失效
反思与重建
“足球是圆的,但有时候它滚向的方向让人难以接受。”——2018年德国队出局后,《图片报》的标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