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项核心观点认为,高昂的球员薪资是中国球员不愿留洋的根本原因。因此,提议未来将大幅削减球员薪水,降幅高达三分之二。其逻辑在于,只有降低国内联赛的吸引力,才能促使有潜力的年轻球员“走出去”。否则,他们会倾向于在国内赚取高薪,而不愿踏出国门。同时,为了鼓励俱乐部输送球员留洋,一项颇具诱惑力的政策福利被提出:每成功输送一名球员到海外效力,俱乐部就可以增加一个外援引进名额。若能输送五名球员,则可获得五个外援名额,这将极大地增强球队实力,甚至让夺冠变得易如反掌。

有人可能会质疑,对于多数俱乐部而言,能够成功输送一名球员留洋已属不易,更遑论五名以上。然而,提议者似乎对此早有“解决之道”:可以将队中长期未能获得出场机会的球员,以较低的成本送至海外的中国资本控股的俱乐部,或非中资背景的海外小俱乐部。这些海外球队通常不拒绝“带资留洋”的球员,因为他们急需资金,且此类球员的加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关注度和收视率。文章以武磊的留洋经历为例,认为这是一种可行的操作模式。一旦各俱乐部纷纷效仿,便能轻易获得额外一个外援名额,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球队实力提升,这种“高性价比”的策略,似乎只要稍加运作便能轻松实现。

回顾中国足球过往的历史,曾出台过太多匪夷所思的政策,如“U21”、“U23”政策,国家队、国奥队组队参加联赛,甚至国家队进行军事化训练,以及“头球算两个”等荒唐规定。这些政策无一例外,都未能真正提升中国足球的水平,最终都以“一地鸡毛”收场。如今,这项将外援政策与球员留洋直接挂钩的提议,又让人看到了过往政策闹剧的影子,最终很可能依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。尽管足协为了提升中国足球水平可谓“操碎了心”,但有时难免给人一种“重病乱投医”的感觉。

资深体育评论员黄强在《黄强歪谈体育》中分析道,中国足球正处于低谷期,新上任的足协领导渴望在短时间内做出成绩,以向更高层领导展示能力,毕竟前任领导的仕途大多已“领盒饭”。在这种巨大的反差下,现任领导的求胜欲望更加强烈,他们希望与前任划清界限,而持续的成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。因此,他们正不遗余力地探索各种方法来提升中国足球水平。

黄强进一步指出,若想提升中超联赛的知名度和吸引力,就必须放宽外援政策,允许俱乐部引进更多年轻且实力出众的外援。设想一下,如果一支球队能引进十名以上,年龄在十九岁左右、具备“黑又硬”特质的锋线外援,经过五年时间的培养,便有可能完成归化。届时,这些归化球员组成的国家队,岂有难以进入世界杯之理?而要吸引如此多的高水平外援,就必须 incentivise 国内球员“走出去”,即通过球员留洋来换取外援名额。纵观目前的中超球队,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屈指可数。那么,您是否支持这项政策?您认为,一支球队引进十名以上十八岁左右的实力派外援,并将其全部归化,能否帮助中国队冲进世界杯?

本文为作者黄强歪谈体育原创,文中信息及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或不当之处,请联系作者删除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top
Copyright © 2088 2018世界杯法国vs阿根廷|世界杯巴西队|NES-V世界杯科技体验站|nes-v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友情链接